《温疫论》明代吴又可撰于崇祯十五年壬午(1642年),分上下两卷。吴又可在《温疫论》中创立了“戾气”病因学说,强调温疫与伤寒完全不同,明确指出“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这种异气,吴氏为之命名为“戾气”。戾气侵入人体的途径是自口鼻而入。传播的方式有两种:有天受——通过自然环境而感染;有传染——通过接触患者而感染。此二者只是传播方式的不同,但只要感染的是同一种戾气,那么“所感虽殊,其病则一”。戾气具有多样——为病各种、特适——某气专人某脏腑经络专发为某病、偏中——其气各异、所伤不同等特点,同时还具有传染与流行的特点。他的这种设想是具有超前意识的科学设想。并且创立了表里九传辨证论治思维模式,这一辨证模式是围绕“驱邪外出”这样一个中心展开的。吴氏认为伤寒中脉络,因表入里,而温疫之气从口鼻而入,初起则邪伏膜原,在不表不里之间。创制达原饮以疏利膜原,溃散邪气。邪溃之后,可能出表,越于三经,可汗而已;也可能达里,内传于胃,可下而解。治疗上的特点是“注意逐邪勿拘结粪”“下不厌早”“下不以数计”,应根据邪正虚实的情况酌情论治。
《温疫论》是中医温病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标志性著作,其中医理论原创思维与临证实用新法,对后世温病学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