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培根重基,江苏高校创新培养中医药人才

作者:徐春晖、姜晨来源:浏览次数:1153发布时间:2022-05-14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下称《规划》),提出要构建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队伍。在江苏,多所高校完善与中医药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成果显著,在守正创新中走出特色人才发展路径。

        重经典传承,加大基础理论课程占比

        读经典、悟经典、用经典是中医药人才成长的必由之路。

        《规划》中提出,要强化中医经典教学,突出中医药人才培养特色。江苏高校结合学校各自特点,逐步提高中医药类经典课程的比重。

        南京中医药大学始终注重对《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的研究、阐释和传扬,将临床课程通过综合设计性教学等方式改革创新,推动中医经典辩证思维方式实现活态传承。2021年以来,学校相继举办了中医经典名方开发与培训、中医经典大讲堂、中医经典知识竞赛等活动,形成了学习经典、守正创新的良好氛围。教务处处长狄留庆表示学校还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同步开展中医经典等级考试,以考促学,进一步提升中医理论教学水平和质量。

       中国药科大学同样重视学生在本草经典文献挖掘能力,将《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作为全校通识选修课,让本科生一进校就打下良好的中医药理论基础。《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等第一课堂与“中医药经典阅读计划”第二课堂联动,极大激发了学生阅读《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中医药经典的兴趣。

        同时,各所高校还在传承中求新,在创新中传承。中国药科大学副校长孔令义介绍,学校坚持“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发展中医药”的办学特色,在课程上加大了化学和生物学的课程比重。“希望我们培养的学生既精通中医药理论,又能熟练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可以用创新思维研读经典。”南京中医药大学则提出“学贯中西,至精至诚”的办学理念,在“新医科”的背景下,实施“+中医药”和“中医药+”的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探索,招收高水平大学文科、理科、工科、农科等基础新兴学科背景的优秀本科生进入中医药研究生专业学习。 

        重实践创新,医教融通、产教融合一以贯之

        查阅文献资料、准备PPT汇报......最近,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2019级中药学专业弘景国钧班学生崔梦袁和小组同学们一起完成了《中药药理学》的“中药配伍的相恶和相反”课程作业。

        进入大二,崔梦袁感觉课堂形式发生明显变化,翻转课堂变多了,自己也从听课者变成发言者。“老师给定题目后,我们会分组讨论、收集文献,最后集体汇报。这样通过自主学习,知识会掌握得更牢。”崔梦袁说。

        除了翻转课堂,中国药科大学还在大四开设了贯通性课程实验。“贯通性课程是把过去三年重要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知识与实验融合。我们设计了‘一颗中药胶囊诞生’的‘新清宁’贯通性课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完成中药研发实验。”中药学院院长谭宁华介绍

        此外,校内还设有800亩药用植物园供中药学学生识药、辨药、种药,校内GMP车间中药制药生产线,采取车间见习教学,开设中药制药实训项目。学校还在暑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我在国医堂跟诊中医师学习过古方、名方,也去过安徽亳州中药材市场,实践活动让我对中医药行业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崔梦袁说。

        早跟师、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对于医学教育尤为重要。南京中医药大学充分利用附属医院资源,将其作为青年学子参与临床实践的主阵地,并成立了附属医院教学联盟,构建起学校规范与医院管理相融通、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相融通、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融通的“三融通”体系。2021年起,南京中医药大学启动实施“青年学子跟师计划”,主要遴选本科生跟师,2018级中医学八年制专业邱玺瑞就获得了与全国名中医、中医儿科大家汪受传学习的机会,受益匪浅。

        高校还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增强产教融合。中国药科大学依托省中医院、天江药业等7家江苏省中医药行业代表性单位开展多岗位体验式学习,建立虚拟仿真课程辅佐学生沉浸式深度学习。南京中医药大学跟学校附属药企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康缘中药学院,积极布局教学资源,为学生提高实训能力提供更多机遇。

        重体系构建,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

        中医药人才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功。对于高校而言,健全体系培养机制,将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紧密衔接,也是重点发力的方向之一。

        “中医教育是以师承教学为核心特点的教育体制。”狄留庆介绍。为此,南京中医药大学设立全员全程导师制,根据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每位学生在大一入学、“床边教学”、毕业实习三个阶段,可以根据情况选择三位导师,逐步确立发展方向。学校还建立“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选聘全国名老中医、江苏省名中医担任导师,实现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的有机融合。“我校成立了国际经方学院,由经方大家黄煌教授任院长,黄煌教授亲自为青年学子主讲‘经典大讲堂’,为对经方感兴趣的学生提供和名师交流的平台。”

        2015年,南京中医药大学入选“中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9年制)”项目和“中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本硕连读5+3一体化)”项目,并于当年开始招生。2018年,南京中医药大学又与中国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签约合作,大力推进“4+5”本博连读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卓越医生、卓越科学家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中国药科大学在中药学专业下设“弘景国钧实验班”,同样设置导师制。崔梦袁在大三上学期,选择了一位中药化学领域的老师作为导师,并进入相关实验室学习。“能够在实验课外多一些走进实验室的机会,对我来说很难得。师兄也教会了我一些基础操作,如分离提取、色谱分析等,现在我对研究生的生活有了初步了解,对未来的生活不再那么迷茫。”

        2020年起,中国药科大学还将更多的科研课题融入本科生培养中,以科研支撑教学。“本校教授刘静涵研发的盐酸关附甲素、学校与江苏康缘药业联手攻关的‘银杏二萜内脂’等科研成果成为课程的一部分。我们会专设一节课讲解,让学生尽早地介入科研,多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谭宁华介绍。为了加强本科生与研究生衔接,中国药科大学研究生推免生的比例也高于其他的“双一流”学校。

        重基层培养,为社区医疗“输血”

        按照“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要求,高校在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也有所布局。

        江苏省在全国率先试点推出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中医学专业本科)免费培养项目。南京中医药大学设立五年制中医学(农村订单定向)专业,在保持同类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增设全科医学概论、社区急救、社区康复、社区保健等相关方向课程,为未来从事农村基层医疗服务打下良好基础。学校还充分发挥中医临床和中药资源开发等专业优势,深入基层开展中医经典大讲堂、中药种植技术推广等,为农村、社区培训中医药人才。

        南京中医药大学2018届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王昕煜虽然在学校不是全科医学专业,但一毕业他就选择回到老家太仓,成为陆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基层医生。

        “平时在学校,老师和辅导员就经常强调基层医疗的重要性。中医讲究治未病,基层社区所做的健康教育、健康管理正是预防性措施。”

        工作一年后,王昕煜进入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参加为期三年的中医全科方向规范化培训,在带教医生的指导前往不同科室轮岗。

        “在基层工作过,我更加知道社区需要什么,继续教育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学习。”5月底,培训就要结束,王昕煜表示,希望把中医理念融合到医疗全过程当中,将健康知识传播给更多老百姓。

来源:2022年05月07日 中国江苏网

通讯员:姜晨  记者:徐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