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们一起合影
张寒艳剧照
左二为赵晨璐
电影《夺冠》对于女排精神的完美还原,让观众们看得热泪盈眶。记者了解到,来自南京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多所江苏高校的师生参与了《夺冠》的演出。“女排精神”之于她们有着怎样特殊的意义?扬子晚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她们的“演员初体验”
“每天六点多起床,夜里一两点收工”
张寒艳毕业于南京体院,退役于江苏女排,她不仅是国家级运动健将,国家一级排球裁判,还是药大体育部教师,学校排球队教练。在剧中演中年阶段郎平的替身。
参加剧组拍摄的这段时间,张寒艳真切地体会到了演员们的辛苦。“有一个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剧组花费了四天的时间来拍摄。每天六点多起床,夜里一两点收工。”由于发型和郎导不一样,张寒艳每天都需要戴发套。“不管哪个职业想要取得成功都是不易的。”张寒艳由衷感叹,“虽然在这部电影中,我只是个群演和替身,但是我很荣幸可以参与到这样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电影中!”
从比赛场上带回的排球精神,张寒艳很好地融汇进了自己的教学中。在学生们眼中,张寒艳是一位温柔负责的好老师;在队员们眼中,她是带队有方、沉稳从容的好教练。张寒艳十分注重团队凝聚力的培养,她认为一个团队的凝聚力很大程度来自于教练员自身的人格魅力。“郎导极具个人魅力,能够凝聚一批专业人士在身边共同打造中国女排这样一支传奇的队伍;她有着独到的视角,不论成功与否,总能清醒地看待自己和这个世界。”张寒艳说。
“镜头里的眼泪和笑容,都是真实感受”
药大国际医药商学院国贸专业2016级学生赵晨璐,在电影《夺冠》中饰演的角色是王一梅。能够进入《夺冠》剧组,赵晨璐同样有一张惊艳的“运动成绩单”:她不仅是国家一级运动员,原药大女排队长,还曾获得“2019~2020第一学期优秀学生干部”,2018年江苏省第十九届运动会高校部女子组甲A级排球比赛第五名,中国药科大学院部杯篮球赛第二名,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沙滩排球锦标赛女子专业组第八名。
“梅姐曾是中国女排的重炮手,是世界级的优秀主攻手,31岁的她仍然活跃在赛场上,之前在一次采访中她也说过‘想为2021年全运会再努力一次’,最近她在排超中的表现也依旧闪光,真正诠释了热爱的力量在于坚守。”
“真听真看真感受”成了她拍戏的关键词。“有时候剧情需要拍摄一个打完球很累的状态,我就真的去运动了,然后达到符合剧情的‘很累’的要求。在镜头前的眼泪、笑容或是疼痛的展现,的确是我最真实的感受。”
“拍戏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我们需要去揣摩自己饰演角色的心理,学习怎样拿捏某些动作的度,有一些高难度的动作也需要在不断练习之后才能真正做好。”片场的所见所闻让赵晨璐真切地感受到,不论是演员还是出镜的原型人物,都为了《夺冠》付出了很多。让赵晨璐印象最深的对戏场景,来自和她对手戏最多的演员黄渤。拍摄时,黄渤对赵晨璐的演技指导,让镜头前两人的互动变得更加自然。
“能从3000多名试戏球员中被选中,我很荣幸”
常州大学教师、南大女排前队长毛雯在剧中饰演了老一代女排队员。毛雯回忆,剧组是2019年6月来南大观看训练,并且让所有队员试戏的。“能从全国3000多名试戏球员中被选中参与拍摄,我觉得很幸运,也很荣幸。”
“我饰演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国家队老女排队员,这是老一辈的故事,也是中国女排精神的起点。”毛雯是90后,从小学二年级就开始练习排球,但从未进入过专业队训练,这次拍摄让她有机会以“国家队队员”的身份,站上世界最高领奖台,就像是圆梦一样。“拍摄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我始终觉得自己经历过1981年东京世界杯。”
“整个制作班底从导演到演员都是高水准的,能够接触到这些老师,并在演技上受到他们的指点,我觉得很幸运。”这次拍摄让她体验到“演员”这个职业的辛苦,每部作品的完成都需要各环节的高度配合。
她们对“女排精神”的诠释
“在不同领域都可以做得很好!”
能够入选《夺冠》剧组,源于张寒艳多年的排球运动经历。“我起步比别人晚,初一才被教练选中,开始接触排球。”通过努力,张寒艳收获了质的进步。那时她突然领悟到:原来在不熟悉的领域,自己一样可以做得很好!
“再坚持一下吧”让她有今天的成就
赵晨璐在小学五年级时被学校的教练挑中,开始了排球训练。小学五年级到高三毕业之前,赵晨璐每个假期都要集训,一天数小时的高强度训练变成了家常便饭,疲惫甚至受伤生病也在所难免,她的父母也曾经很多次因为心疼想让她放弃。“当时我总是想,都坚持这么久了,再坚持一下吧。”赵晨璐说。也正是这样一点点的坚守,成就了今天的她。
“训练是责任,学习才是首要任务”
南京大学女子排球队主教练许建介绍,南大女排最大的特色,就是她们不仅球打得好,学习也同样十分出色。女排姑娘们表示:“既然来到了南大这样的高校,就当然会好好珍惜。如果只会打球的话,进入社会以后也会失掉竞争力。”
来源:2020年9月28日 扬子晚报A06版(整版新闻)
通讯员:姜晨 记者:杨甜子